刊頭

2012年10月30日 星期二

鎖港生活


檢視較大的地圖

這是鎖港下午的活動,定置網捕捉到的魚到港口販賣的場景,非常熱鬧:)
澎湖就是如此美麗熱情,大家能齊聚一堂一起喊價已起標價,在一個小
小的港口卻能體會到鄉親父老的溫暖。


馬公市鎖港里,自古至今,當地居民都以捕魚為業,尤其是在古代,是盛產小管魚的港灣,因此先民就取「小管」作地名。
  清朝時代叫做「鎖港社」,屬「嵵裡澳」管轄。由於「小」與「鎖」這兩個字以標準泉州土音發音相似,先民用文字記載地名時,認為「小」這個字不好因而寫成「鎖」,沿用至今。
  日據時期稱為「鎖管港」,光復時與鐵線合為一個里,叫「鎖鐵里」,民國三十五年(公元一九四六年)改為「鐵鎖里」,民國四十年(公元一九五一年)實施地方自治,重新規劃基層行政區域,才與鐵線分開,恢復獨立的一個里,叫「鎖港里」。
  在清朝時代,鎖港就已經是個漁業相當發達的漁村,到了日本占領澎湖後不久,就在鎖港設置「漁業組合」(類似現在的漁會),方便管理漁船及課征漁業稅。
  鎖港的漁業所以特別發達,是因為沿海漁場較多,加上古代澎湖沿海魚資源相當豐富,鎖港里先民每年的漁業收益高舤其他村里。
  在鎖港南方沿海,有「南溝」及「北溝」兩個拖網漁場,村落南岸有個「海尪垵」(鯨魚洄游的港灣),自村落至烏崁里一帶港灣盛產小管、鰻及鰺科等魚類。
  因此,澎湖最早使用「拖網」、「焚寄網」及「埋繒」捕魚的就是鎖港的先民。「拖網」,早年叫做「卡網」,是由帆船拖曳。
  「焚寄網」,早年叫做「畚箕繒」,由兩艘漁船包操圍捕;「埋繒」,又名「四角繒」,共有四艘較大漁船及四艘小漁船共同作業。
  四艘小漁船點燃火集魚,四艘較大漁船將四角形狀的「繒」(網)放下海底後,四艘小漁船就將集到的魚群引入「繒」內起網撈獲。
  明、清兩個朝代的戰亂及賊禍,從未波及鎖港,現在,鎖港的漁業已經式微,但取代而起的是與台灣本島的西岸的通航,客、貨輪航運業蓬勃發展,來自台灣本島的全縣日常消費品,約有一半從鎖港吞吐,鎖港里已經成為馬公市第二個港埠。
資料來源:澎湖逍遙遊網站


老人之家周圍之美



檢視較大的地圖


很少人會去到老人之家這個地方吧!不論坐落於澎湖的哪個地方,
依舊充滿不同的美景和人文,用不同的角度來看待美一個角落吧!

內政部澎湖老人之家初創於清光緒6年,原名澎湖養老育嬰堂,經多次改制,民國37年元月改隸省社會處,名為省立高雄救濟院澎湖分院,同年10月更名為省立澎湖救濟院,復於65年更名為省立澎湖仁愛之家,88年7月改制隸屬內政部,並更名為內政部澎湖老人之家,專責澎湖縣安養、教養之收容業務。民國82年7月5日核定「遷建計畫」第1、2期行政大樓、安養大樓、廚房,工程竣工後,安養院民及行政人員於民國89年3月1日遷至光華里123號新址;第3期養護大樓、少年教養大樓、宗教醫務大樓、祠堂等已於民國91年2月完工。新院區佔地6.0635公頃,座落於本縣之水源保護區,毗鄰菊苑、天人湖及苗圃展示區,環境清幽景緻宜人。
資料來源:內政部澎湖老人之家

菜園之美


檢視較大的地圖

菜園並不是有重很多菜才叫菜園唷^^

「擔蔥賣菜」這句閩南俗話,是形容市井商販,庸庸碌碌賺的是辛苦錢,在台灣本島的農村裡,古、今廣為流傳,但可能是馬公市菜園里民最先講的話。
  因為,三百年前黃姓先民在菜園裡落戶時,就選擇鄰近村落的低漥地,即今興仁水庫西側一帶種植包心菜及大蔥,由於菜園特別多,先民就取菜園作地名。
  「菜園」是閩南話,普通話叫「菜圃」。「包心菜」不知是山東白菜或高麗菜,由於年代久遠已無從查證。
  由於菜園里距離「媽宮」(馬公)不遠,走路腳步放快,約半小時就到;菜園里民自種自賣,種大蔥的人,用扁擔、簍筐挑著,種包心菜的人用牛車載著,清早就挑著大蔥,載著包心菜,趕到「媽宮市仔」(今馬公市中央里天后宮前的菜市場)販賣,「擔(挑)蔥賣菜」這句俗話就是由此而來。從姓黃居民族譜的記載獲知,三百年前菜園里的居民都是清一色姓黃,是個同一血緣的族群。清朝時代叫「菜園社」,屬「嵵裡澳」管轄,日據時期仍叫菜園社,光復時與石泉、前竂合為一個里,叫做「三合里」,民國四十年實施地方自治才與石泉、前寮分開,獨自成為菜園里。
  光緒廿二年(公元一八九六年),日本占據澎湖的第二年,將興仁水庫西側一帶低漥地菜圃規劃為海軍用地,並種植銀合歡樹作水土保持,此處即稱為海軍第二水源地。
  菜園里先民所以選擇此地種菜,是因為水源豐沛,長年不乾,即使發生旱災,也仍有泉水可供灌溉。相傳,先民只要挖掘幾尺深的一個穴,就有豐沛的泉水,現在仍然一樣,長年有積水,尤其是在最低漥處的泥沼地。
  明、清時代,菜園里極少被兵荒馬亂的戰禍波及,主要原因是村落不在島群外圍,非外國軍隊及海盜登陸的地方,加上古代村落小,居民不多,引不起海盜的注意。現在,菜園里居民仍以姓黃居多,但與古代不同的是,種包心菜及大蔥的人少了。

資料來源:澎湖逍遙遊網站

雙湖園


檢視較大的地圖

是一個很美麗的人工造湖唷~還可以順便賞鳥,希望大家到了那邊都能好好珍惜與愛護達成永續發展的目標唷!

1994年澎防部在菜園社區北方大動土木興建澎湖菜園軍區,當時從現在雙湖園的位置挖走了大量的泥土建蓋軍營設施,於是在雙湖園出現了兩個大洞,澎防部很負責任的隨後動員阿兵哥將大洞整建成人工湖泊,並在四方鋪設水泥步道、興建涼亭,更栽植了大量的觀景樹木,採中國園林之形式,九曲橋曲折迂迴,因利用地事隔成兩湖,故取名雙湖園,慢慢地從一片廢土區域變成一處休閒的公園,這樣的美景連縣府也不放過,2004年菜園納骨塔也跑來落腳囉!雙湖園不但肩負了菜園到拱北地區蓄水的功能,更提供菜園濕地鳥群一個活動聚集的地方,多功能的發展值得進一步管理規劃
資料來源:沿著菊島旅行